暑气渐消,秋意初显,校园重启琅琅书声,金安区三里桥街道2025年社区暑托班于8月底圆满收官。这个夏天,三里桥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以基层治理创新为引领,瞄准“暑期带娃难”民生痛点,探索“社区合伙人”共建模式,构建“社区+家庭+社会力量”三位一体托管服务体系,不仅为百余户家庭解了燃眉之急,更让青少年在托管服务中收获成长,实现了从“看护难”到“成长乐”的暖心转变。 精准施策,构建15分钟托管服务圈。“双职工家庭最愁的就是暑假,孩子独自在家不安全,送培训班又贵又不放心。”这是许多辖区家长的共同心声。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,今年3月起,三里桥街道组织街社人员开展“民情大走访”活动,覆盖500余户有适龄儿童(5-12周岁)的家庭,精准摸排家长对托管时长、作业监督、兴趣课程等核心需求,形成《家长需求清单》。街道创新利用“社区合伙人”机制,在前期探索基础上,于今年暑期前整合11家优质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资源,设立8个社区普惠暑托班服务点,免费提供社区场地,合伙人承担师资及课程物料成本,逐步搭建了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”的服务架构,巧妙嵌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小区党支部等阵地,构建起“15分钟托管服务圈”。 多元课程,打造素质教育新阵地。“孩子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,还学会了书法和急救知识,这个暑假过得有意义!”一位家长在暑托班结业仪式上感慨道。街道采取“学业+特色+素质”三位一体课程模式:学业辅导遵循“作业辅导不补课”原则,安排专职老师辅导,采用“一对一答疑+小组互助”方式,帮助学生攻克知识难点;特色课程百花齐放,开设书法、绘画、舞蹈、花样跳绳等课程,满足多样化兴趣爱好;素质教育贯穿始终,每周2节安全教育课,涵盖交通安全、防溺水、网络普法等内容,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。面向辖区居民及新兴领域群体子女开放服务,按照5-8周岁、9-12周岁两个年龄段分班,实行小班教学,确保教学针对性,96%的家长表示,“公益+低偿”的模式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。托管服务不止“看孩子”,更要“育孩子”。三里桥街道社区暑托班从课程设计到办班模式,全方位创新,让暑期成为青少年的成长黄金期,化解“托管远、托管难”困境,实现“哪里有需求,服务就到哪里”。 闭环管理,筑牢安全保障生命线。“每天在微信群看到孩子的学习动态,我们家长特别放心。”双职工家长王女士表示。社区暑托班实施全程闭环管理,实行每日晨检签到制度,家长微信群由专人维护,每日定时推送课堂照片及学习日志;制定《应急预案》,开展消防演练、急救培训累计16场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;创新设置“家长志愿者”岗位,允许家长按预约轮流旁听课程,增强透明度和信任感。项目实施期间,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,家长对安全保障的满意度达100%。通过结业前满意度调查,家长总体满意度达98%以上,好评集中在“安全有保障”、“课程丰富”、“反馈及时”三大方面。社区月度调度会累计解决问题8项——从更换故障监控设备到调整课程上课时间,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。 成效显著,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。截至8月底,暑托班累计服务130余户家庭,其中双职工家庭子女占比约90%、新就业及困难群体家庭子女占比约10%。针对特殊群体,街道实行免费政策,有效缓解重点群体的“带娃难”问题。政府“搭台”,社区合伙人持续赋能,除了开设口才课、书法绘画课等暑托班课程之外,一些特色明显的合伙人的加入还为青少年扩展了视野,比如六安小蝌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孩子们开设“无人机科普体验”,卫生服务中心为孩子们提供“小小牙医”职业体验服务,“连心桥”社会组织打造“家风小课堂”等。“政府搭台、社会补位”,不仅让托管服务更专业,更让企业、社会组织等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。“社区合伙人”机制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,更丰富了服务供给,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。 对家长而言,社区暑托班的开设彻底告别假期孩子没人管的难题;对学生而言,暑托班是充满乐趣的成长乐园;对社区合伙人而言,暑托班让企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。学业巩固了、兴趣培养了、视野拓宽了,孩子们的暑假变得充实而有意义,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达成,这也是三里桥街道创设社区暑托班的初衷。 下一步,三里桥街道将完善“社区合伙人”资源库,建立动态评估机制,将社区暑托班的成功模式延伸至课后服务,构建常态化民生服务机制,让更多家庭从“看护难”走向“成长乐”。
|